最近真是感慨萬千,選後我表達過對台灣社會未來悲觀的不祥預感,沒想到520都還沒有到耶,我們已經被搞到要花越想越不值得的氣力在阻止台灣不要往回走,我們再怎麼說也不能退的底線一直要被挑戰,真的很煩。
文林苑這件事,說實在真的沒有什麼好多說的,它就是我們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最底層的常識與倫理,小市民的私有財產被好政府用這種橫暴的方式官商聯手掠奪,如果要說台灣有什麼講都不用講就馬上可以超越藍綠族群的大約就這東西了。所以我一開始真的天真地甚至不認為北市府會真的笨到這種地步去捅這種鳥事,拆了以後我也不覺得這事情比起更複雜的其他社會進步課題有什麼運動動員上的大困難。你用針去刺台灣社會這身體最有共識、最敏感的神經,身體自然防衛不會激烈反彈才怪。
我們的好政府前一天說是依法行政,拆完了以後第二天說是有嚴重問題的法制,就像明明知道這一針打下去要人命還是照規矩打了再說,還說他是痛心難過的心情下打下去的,你情緒的右腦都不跟理性的左腦打聲照面嗎?
有太多太多需要學界與社會各界耗盡心思,爭議研究構思實踐,關係到未來願景的東西,在等著我們台灣社會下創新突破的決心。這些精力與智慧不斷耗在這種用大腦想也知道的地方(應該說,處理你這好政府腦袋退化的問題),照Clay Shirky的Cognitive Surplus說法,那文林苑這事就是讓人心疼的Cognitive Waste。但,我們真的被逼得不fight不行,因為在這裡不一次煞車踩到底,台灣社會真不知道要「倒退嘟」到什麼境地。
前幾天順手寫了點關於文林苑事件的感想,Amy 表達了兩點不同意,我答應要回應,但想到要回應就有點疲累,因為我會一直想到很多該解說的,最後還沒寫四五則份量的內容就已經堆滿腦袋。我實在太多事情要做。Amy,我們就私下聊聊資本主義的構成與讀法好了,用講的比較快。
文林苑的王家不是什麼在都更下被驅趕的貧民,他們是在士林捷運站旁擁有獨棟透天的地主,但,他們在政府與建商聯手的壓迫下是不折不扣的弱者。他們的慘痛經驗,讓許多包括無屋但將人生微小的夢想建立在擁有自己溫馨家園的小市民都感同身受、可以深刻感覺「王家就是你家」的認同。 要知道,人類社會在資本主義之前之外的社會制度中不見得能夠用這種將「私有財產視為天賦人權」來捍衛的理直氣壯,資本主義真的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下的私產可不是那麼好防衛的。共產革命廢了私有財產這極惡後,普天之下莫非國土(「全民共有」的財產),要你把土地「還給國家做更無私的利用」你最好引以為榮。沒有錯,私有財產制保障下跨越藍綠族群差異的人權自由,真是制度上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珍貴共識。
現在,倒回來講些資本主義的無情,當資本主義侵入到譬如沒有私有財產觀念的美洲或台灣的原住民生存土地,它就變成一種對原住民而言無法理解、不知道死活、更無從保護的橫奪,人類是向老天借個地來過活,怎麼可能「擁有」土地、空氣、水?原住民傳統領域或土地的「權利」恢復才是挑戰漢人資本主義社會體制的真正難題。(附帶一提,資本主義在將這套私有財產制導入到前資本主義社會時對待抵抗總是非常暴烈,資本主義的市場和平是靠橫暴搞定許多障礙才完成的,所以,你說馬的好政府這種治國的方式倒退不倒退?)
放近一點看,萬華的遊民被水柱淋濕公園座椅來驅趕,背後其實是把公共空間當成擁有私產的「正常市民」才有近用權的排斥觀念,如果換成遊民在你私人獨棟透天屋的樓下生活那更會激起驅趕的衝動與反感(不要忘了遊民進入公園就是個「調適後」的選擇過程,無產的他們跟有產的我們是共享一樣私有財產共識的),萬華公園遊民驅趕事件是另一個挑戰我們這資本主義社會共識的運動焦點。
怎扯到這裡來了,我只是無意識中回應著Amy順著抒發點怨氣,就是,我們本來有許多資本主義社會更難解挑戰需要勇敢應對,但卻被這鳥政府的爛動作困在浪費許多寶貴的cognitive surplus在防衛台灣社會過去長期累積起來對於正義與人權的基本底線。
我這樣講可能又要討罵了,不過反正我自己對「知識分子」的設定本來就是「中場的清潔工」、「不搭調的插話者」,而不是價值的宣揚者與方向的指引者,那....就繼續說吧。
在我看來,都更也是這次文林苑的「受害者」。 有一種很老派退流行的社會學理論,說社會衝突有其功能性,因為人們可以透過衝突再次確認社會共識的價值以及改變結構上的問題,總之,不管是學習還是複習,台灣社會將會從這個事件中記取教訓(王家申請國賠,我還要在一片漲聲中納稅幫你擦屁股勒,怨)。但我擔心這社會在激情之餘「過度學習」反而延緩了社會可用的制度選項。
把都更描述成「都市空間階級化」的打手,我老實說不能夠讚成。
王家對老屋有深厚的感情,那是他們代代承襲家族記憶的載體,他們有「天經地義的權利」(我這括起來不是嘲諷,而是remind前面說的那個社會建構論的註腳)可以保有他們對「過去」的珍惜與情感。但「都更」對許多其他住戶而言也是代表著一種對「未來」的憧憬夢想,都更的制度規劃原本也有透過降低交易成本成全許多人心想美事的企圖,不需要跟所謂「貪婪的」建商扯上關係。
(順便從後設一點的位置跟Amy交換一點意見,我是覺得,公共討論,還是要想像一個「所有人」不論身份都可以平等進入的空間來談各自justify行舉的理據,如果建商的理據是「社會主義式」的公共利益或集體利益,那我們就要在這上面做論辯,而不是先把建商講成一眼就看出的資本主義騙子)。
熟悉資本主義運作的人當然知道,future是一種無限的商機(字典上說是「期貨交易、投機生意」),都更設計機制的重要元素之一正是,在想像空中增加的樓地板面積上「跟未來」借當下協商可以成功的「誘因」,這當中存在著「未來」與「商機」間既重合又矛盾的弔詭,在我看來,正是許多值得學界與社會各界花心思研究思辨吵翻天的課題之一。
很可惜,看來,「過去」與「未來」在這次不該發生的蠻橫壓迫與熱情抗爭中都將在我們的現實中進一步流失了。
........
唉,520都還沒有到耶!
Recent Comments